搜索

联系方式:0315-5818888

     

中国煤科唐山研究院

小青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科唐山研究院

抖音号

版权所有: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号:冀ICP备05029475号   中企动力提供网站建设          

产品列表

劳模风采丨蒋朝:匠心筑梦,镗刻人生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41
浏览量

在生产中心机加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奏响着劳动的乐章。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煤科人,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双面镗床,党徽在他胸前闪耀、汗水在他额间流淌,他眼神专注,动作娴熟,仿佛与机器融为一体。他,就是中国煤科唐山研究院劳动模范蒋朝,一位用匠心筑梦的双面镗床操作工。

 

精益求精,他是追求极致的“镗床工匠”

 

 

今年44岁的蒋朝,与双面镗床相伴已有21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到如今的“镗床工匠”,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极致的技艺。

双面镗床操作对精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工件报废。为了掌握过硬的本领,他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书籍,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他常说:“技术工人也要与时俱进,必须真诚用心,才能做出精品,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蒋朝练就了一手“稳、准、快”的绝活。他加工的工件精度高、质量优,是公司公认的“质量标杆”。

 

勇于创新,他是攻坚克难的“技术先锋”

 

蒋朝不仅是技艺精湛的“镗床工匠”,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技术先锋”。

 

 

在一次振动筛横梁的加工任务中,由于工件结构复杂,加工时需要多次装夹、找正,还存在大量的“空刀”时间,加工难度大、时间长,生产进度一度受阻。如何简化振动筛横梁加工工艺、缩短加工时长成为当下的一道难题。关键时刻,蒋朝主动请缨,经过多次的探索和调整,他将横梁的加工工艺由单根加工改为多根并排同时加工,减少了重复装夹、找正和机床“空刀”的时间,使整体加工效率提升了接近一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和技术革新及工艺改进活动,利用机床工装对工件进行“止动”“垫顶”等试制,多次攻克两轴系之间的转动对切削力的影响和定位基准难于控制的问题,为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甘于奉献,他是传道授业的“良师益友”

 

蒋朝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无论是操作技术还是职业素养,他总是耐心指导,用心延续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蒋朝创新实施的“三带”工作法,为青年技工开辟成长快车道。带思想,通过“红色故事会”传承劳模精神;带技能,传授独创技术和经验提升加工效率;带作风,严格执行“零缺陷”质量标准。徒弟张弓林、李帅、张东明等人在他的指导下,从普通技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在各项技能比武中多次名列前茅。

“师傅教会我的不仅是操作机床,更是对品质的敬畏”。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的技术工人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蒋朝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机加产线上的良师益友”。

 

荣誉加身,他是不忘初心的“平凡英雄”

 

21年来,蒋朝扎根生产一线,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才能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品。”他先后三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质量标兵”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他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

蒋朝二十多年一直坚守在双面镗床前,以党员初心淬炼工匠精神,用传帮带使命培育时代新人,在精密加工的方寸之间,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与情怀。未来,他将继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用实际行动诠释煤科精神,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行。

企业文化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